經營理念
經營的基本方針
在以“住友事業精神”和“經營理念”為基本方針的高度企業倫理的指導下,從事公正的事業活動,這是住友電工集團一貫奉行,始終不變的基本方針。
住友事業精神
所謂“住友事業精神”,就是以住友家第一代ー住友政友(1585年~1652年)遺留給后人的商業心得《文殊院旨意書》為基礎,經過住友家族的先人們代代發展并得以深化的產物,其要點在1882年制定的住友家法中被首次列為條文,并于1891年匯總為住友家法中的“經營要旨”的2個條款。之后,“經營要旨”雖經若干字句修改,但內容未有任何修改,并一直傳承至今。
引自1891制定的住友家法《經營要旨》
第一條
我住友之經營,重視信用,務求實際,以圖穩步發展。
第二條
我住友之經營,隨時勢之變遷,計理財之得失,弛張興衰雖有之,茍求浮利,輕舉冒進,勿為之。
嚴守誠信
第一條表明“住友事業精神”的根本,“嚴守誠信至關重要”,也就是“始終不辜負對方的信任”。
萬事入精
這句話出自“文殊院旨意書”篇首的“做事要精益求精,經商亦應如此”,她教導我們做事先作人,對任何事情都要誠心誠意,盡心盡力。這一教誨是“住友事業精神”的根本,住友要求每位員工不要一味追求賺錢,更要努力磨煉自身人品、培養豐滿健全的成熟人格。
不圖浮利
第二條在前半段明確指出,作為企業必須迅速準確地應對社會變化,以追求利潤為己任,決不可滿足現狀,積極進取,始終謀求事業的興盛。后段則告誡我們,要時刻與公共利益保持一致,不可追求浮利,不可輕舉妄動。浮利是指眼前的投機利益、輕而易舉并唾手可得的利益,還含有悖道義的非法利益。
萬事入精
這句話出自“文殊院旨意書”篇首的“做事要精益求精,經商亦應如此”,她教導我們做事先作人,對任何事情都要誠心誠意,盡心盡力。這一教誨是“住友事業精神”的根本,住友要求每位員工不要一味追求賺錢,更要努力磨煉自身人品、培養豐滿健全的成熟人格。
嚴守誠信
第一條表明“住友事業精神”的根本,“嚴守誠信至關重要”,也就是“始終不辜負對方的信任”。
不圖浮利
第二條在前半段明確指出,作為企業必須迅速準確地應對社會變化,以追求利潤為己任,決不可滿足現狀,積極進取,始終謀求事業的興盛。后段則告誡我們,要時刻與公共利益保持一致,不可追求浮利,不可輕舉妄動。浮利是指眼前的投機利益、輕而易舉并唾手可得的利益,還含有悖道義的非法利益。
除此之外,還有“重視技術”、“尊重人才”、“遠大計劃”、“利人利己,公私兼顧”等精神作為住友精神而被繼承下來。
重視技術
住友銅事業的崛起,源于當時最先進的銅精煉技術“南蠻熔鑄法”,重視技術并積極致力于開發新技術的經營姿態,不僅成為住友而且也成為住友電工集團事業發展的原動力。
尊重人才
“事業人為”,可以說企業的未來與每位員工的能力息息相關。在尊重人的基礎上發掘和培養優秀人才是住友的傳統,被住友電工集團繼承下來。
遠大計劃
住友事業源自長期、持續發展的銅礦山的經營觀點。著眼于未來的長遠視野、以國家和整個社會利益為重的高瞻遠矚的見地,是歷代經營者代代相傳的精神。
利人利己、公私兼顧
正如第二代總理事伊庭貞剛所言;“住友事業不僅要利己,還要利國、利社會”,一語道出了住友始終謀求一己利益與公共利益相協調的傳統經營姿態,而其基礎則是“知恩圖報、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 關于“住友的歷史和事業精神”,在以下網站中有詳細介紹。
住友集團廣報委員會 (英文網站)
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 (1997年6月制定)
住友電工集團
滿足顧客要求,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創新技術,促進變革,不斷努力,持之以恒。
承擔社會責任,為創建更加美好的社會和環境做出貢獻。
堅持高度企業倫理,成為客戶信得過的企業。
使實現自我成為可能,培養生機勃勃的企業文化氛圍。
住友電工集團企業行動憲章
住友電工集團企業行動憲章規定了,為實現住友事業精神和經營理念,集團董事及所有員工在行動中什么是必須以堅強的意志和滿腔的熱情積極投入的事項,以及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遵守的事項等行動指針和行動規范。
1.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面向社會提供有用、安全、在質量及成本等所有方面能夠使顧客滿意的優質產品與服務。
2.開發具有獨創性的新事業與新產品
把握顧客的需求,發揮高度的獨創性,努力開發出具有特色和效益的頂尖新事業與新產品。
3.開展全球性事業與整個集團的成長及發展
始終著眼于全球化開展事業活動,充分發揮集團經營的優勢,謀求整個集團的不斷成長與發展。
4.保護地球環境
在保護地球環境方面采取自主、積極的行動,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作貢獻。
5.遵守法律
嚴格遵守國內外的法律法規,堂堂正正地做事。
6.公正、公平的企業活動
采取公正、透明、自由的競爭并進行公平交易。
7.作為社會一員的自覺行動
作為社會的一員,為實現更美好的社會而采取自覺的行動,為社會作出廣泛的貢獻。
堅決與危害社會秩序與安全的反動勢力作斗爭。
8.與國際社會的協調
尊重各個國家及地區的文化與習慣,為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作貢獻。
9.創造舒適工作環境與培養人才
以保護人權、安全第一為基礎,創造健康、有活力的工作環境。
尊重員工的人格與個性,幫助員工形成有助于實現自我的經驗、幫助開發員工能力。
10.促進正確地披露信息與社會交流
向股東及所有利益相關者正確地披露企業信息。
通過宣傳、聽取意見等活動,努力促進與社會的交流。